网站通行证
名称
密码
浏览 | 注册
今天是:
您的位置:青海网 > 新闻 > 正文内容

宋永柱墨竹风骨绽现 “园彩墨韵” 以兰竹抒怀圆明园文化情

来源:网络 发布时间 2025-11-06 09:31

11 月 4 日,第二届 “园彩墨韵・全国书画名家圆明园采风活动暨精品展” 在北京圆明园海棠书院启幕,著名书画家宋永柱携其兰竹佳作参展,以笔墨续接圆明园的文化脉络,在 58 幅参展精品中尽显柳氏画派的传承与创新。

宋永柱

本次展览由北京收藏家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主办,汇聚了全国书画名家的采风创作,而宋永柱带来的《挺起雄姿向碧天》等作品,以兰竹为载体,成为展场中诠释 “园林墨韵” 与文化精神的亮点。其笔下的翠竹以中锋用笔立骨,竹节劲挺如篆隶,竹叶以浓淡墨色交织出舒展如剑的姿态,既延续了柳子谷画派 “清逸典雅” 的笔墨精髓,又以苍劲笔触暗合圆明园承载的民族文化韧性 —— 正如他在展场交流中所言:“圆明园是文化记忆的载体,兰竹是君子精神的象征,以画为媒,是让传统文脉在当代生长。”

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 张金卫主持 致辞

故宫博物院专家 单国强 致辞

展览现场,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对宋永柱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:“其墨竹精准把握了传统画派的笔墨法度,又融入了当代审美视角,竹之‘坚’与园之‘韵’相映,是传统书画与文化场景的巧妙融合。” 而观展者也被作品中 “竹叶舒卷藏风骨,墨色浓淡见情怀” 的意境打动,认为其作品既再现了文人画的雅致,又赋予了园林主题新的精神内涵。

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 、西泠印社理事容铁 致辞

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、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 田伯平 致辞

作为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画家,宋永柱近年深耕兰竹题材,此次参展既是以艺术回应圆明园的文化底蕴,也让柳氏画派的笔墨在园林语境中焕发新生。展览将持续至 11 月 10 日,宋永柱的作品也成为本次 “园彩墨韵” 中,以传统书画连接历史与当代的生动注脚。

在展览现场的交流环节,宋永柱向观众解析了作品中 “兰竹配景” 的巧思:《挺起雄姿向碧天》中,翠竹旁衬以幽兰与浅石,既取 “竹石兰交” 的传统文人意象,又暗合圆明园 “水木明瑟” 的园林意境 ——“当年圆明园的景致里,本就有竹影兰香的雅趣,如今以画复现,是让古园的诗意在笔墨里‘活’过来。”

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 胡宝利 致辞

美术理论家 张守涛 致辞

展期内,不少书画爱好者专程驻足宋永柱的作品前,有观众留言:“看这竹枝的走势,像能感受到风从圆明园的庭院里吹过,既有古意,又不显得陈旧 —— 原来传统书画可以这么‘近’。” 而宋永柱也表示,此次采风创作让他对 “园林与书画” 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:“圆明园不是‘静态’的遗迹,而是能生长出当代艺术表达的土壤。后续我还会以这里的草木、建筑为灵感,创作更多‘有园之韵、有文之魂’的作品。”

随着 “园彩墨韵” 展览的持续升温,宋永柱的兰竹作品不仅成为展场的 “人气焦点”,更让观众看到:传统书画的生命力,正在于与具体的文化场景、时代情感相联结 —— 而这,也正是此次展览 “以笔墨续园韵,以创作承文脉” 的核心意涵之一。展览期间,宋永柱的作品还引发了 “传统题材当代表达” 的热议。

而在与青年书画创作者的交流中,宋永柱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:“画兰竹,不是复刻古人的笔墨,而是要带着当下的心境去‘对话’传统。就像在圆明园采风时,我看到断石旁新生的竹芽,突然明白‘坚韧’不是停留在过去的符号,而是生长的状态 —— 所以作品里的竹,既有老干的苍劲,也有新枝的舒展。” 这番话让在场的青年创作者深受启发,有学员表示:“原来‘师古’不是复制,而是从传统里找当代创作的根。”

随着展览临近尾声,宋永柱的作品已被不少文化机构关注。华夏文化促进会书画分会相关负责人透露,后续或将推动其兰竹作品与圆明园文化 IP 的深度结合,以文创、数字藏品等形式,让 “园间墨韵” 走向更广泛的受众。

单国强老师与宋永柱作品合影并点评

 

当被问及此次参展的最大收获,宋永柱望着展场里的古园布景笑言:“是让我的兰竹‘找到了归处’。圆明园的一草一木都带着文化的温度,我的笔墨能在这里和观众、和历史对话,就是对‘园彩墨韵’最好的回应 —— 毕竟,书画的价值,从来都在‘连接’里。”

而这场以 “园” 为媒、以 “墨” 为韵的展览,也因宋永柱等艺术家的参与,让传统书画的雅韵,真正浸润在了古苑新生的烟火与文脉里。

  观后心情
被感动 同情 囧囧 愤怒 和谐 悲剧 高兴 打酱油
图片新闻
热门视频
网站首页 | 网站简介 | 团队介绍 | 视频直播 | 网上投稿 | 网站建设 | 域名空间 | 广告价格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2013 by www.zgqh.online. all rights reserved
青ICP备15022362号-1